朱由检作为嘴炮选手,这事情办得很粗糙,而朱燮元的手段就很细腻了。他补发的调兵命令参照的是大明的“边军入卫”制度,即每年秋冬季,蒙古南下打草谷时,固定调派边军入卫京畿,次年春季边境无事后返回,为期半年,。。。
大明崇祯十一年,腊月初八,京师大雪。
紫禁城乾清宫内,炭火噼啪作响,崇祯帝朱由检披着玄色缂丝龙纹袍,坐在御案之后,手中握着一卷奏折,眉头紧锁。窗外风雪呼啸,殿内却静得落针可闻。王承恩立于侧旁,低眉顺眼,捧着铜炉,不敢多言一句。
“陕西又报饥荒……流寇张献忠窜入汉中,李自成盘踞商洛,山西巡抚请饷十万两……户部尚书陈演上疏称国库仅余白银七万三千有奇。”崇祯将奏折重重掷于案上,声音沙哑,“朕登基十一年,日日勤政,未尝懈怠,为何天下愈乱?百姓愈苦?”
王承恩轻声道:“陛下仁德,奈何天时不济,连年旱蝗,赤地千里,百姓易子而食,官府无力赈济,只得望天兴叹。”
“望天?”崇祯冷笑一声,眼中闪过一丝讥讽,“朕早就不信什么天命了。若真有天意,为何偏要降灾于朕?朕不是昏君,不曾耽于酒色,不曾宠信阉宦??魏忠贤死后,东厂废止,司礼监也只听命于朕一人!可这江山,怎么就越管越烂?”
他说着,忽然起身,在殿中来回踱步,靴底踏在金砖上发出沉闷声响。他猛地停住,盯着王承恩:“你说,是不是文官欺朕太甚?他们嘴上说着‘君忧臣辱’,背地里却结党营私,贪赃枉法!户部每年报上来的账目,哪一桩不是虚报浮冒?兵部拨下去的军饷,到了边军手里还剩几成?”
王承恩额头渗出冷汗,颤声道:“奴婢不敢妄议朝政……但陛下所言,确有其事。前些日子,宣府总兵周遇吉密折来报,说朝廷发下的三万两军饷,经层层克扣,到士兵手中每人不过二钱银子,还不够买双棉鞋。”
“二钱!”崇祯怒极反笑,“好一个二钱!难怪将士不肯用命,士卒哗变如家常便饭!辽东失守、宣大告急、中原糜烂……全是这群蛀虫吃的!朕恨不得将六部九卿尽数下狱,抄家灭族,以儆效尤!”
话音未落,外头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,一名小太监跌跌撞撞跑进来,跪地禀报:“启、启禀陛下!内阁大学士温体仁求见,说有紧急军情!”
“温体仁?”崇祯眯起眼睛,“这个时候来做什么?让他滚!朕不想见这些只会推诿扯皮的废物!”
那小太监吓得脸色发白,正欲退出,王承恩却悄悄使了个眼色,低声道:“陛下,温阁老素来谨慎,若非大事,断不会夤夜求见……不如听听他说什么。”
崇祯沉默片刻,终是挥了挥手:“带他进来。”
须臾,温体仁被引入殿中。他身穿绯袍,头戴乌纱,面容清瘦,神色凝重,进殿后立即跪拜行礼,声音微颤:“臣温体仁叩见陛下,罪该万死,惊扰圣驾。”
“起来说话。”崇祯冷冷道,“什么事值得你半夜闯宫?”
温体仁起身,从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封印的密函,双手呈上:“此乃榆林巡抚傅宗龙八百里加急奏报,言李自成已于昨日攻破米脂县城,屠戮官绅百余人,并掘了李氏祖坟,焚尸扬灰,自称‘闯王复生,替天行道’!更可怖者,其部众已裹挟饥民十余万,号称百万大军,正沿黄河东进,直逼太原!”
崇祯接过密函,手指微微发抖。他打开一看,脸色骤然铁青,几乎站立不稳。王承恩急忙上前扶住,只见皇帝双目赤红,咬牙切齿道:“李自成……竟敢掘朕之祖坟?!”
“陛下息怒!”温体仁慌忙劝道,“此系贼人蛊惑民心之举,不足为惧。然其势猖獗,恐非一省之力所能制伏,恳请陛下速调宣大、蓟辽兵马合剿,以免祸延京畿!”
“调兵?”崇祯惨然一笑,“拿什么调?国库空虚,粮草无着,将士欠饷数月,谁肯卖命?你让朕去喝西北风发军饷吗?”
温体仁低头不语。
殿内一时寂静,唯有炭火爆裂之声。
良久,崇祯缓缓坐回龙椅,闭目长叹:“朕真的尽力了……每日寅时起床,批阅奏章至深夜,不吃荤腥,不近女色,连件新衣都舍不得做……可这天下,还是塌了。”
温体仁小心翼翼道:“陛下仁孝勤勉,天地共鉴。然治大国如烹小鲜,或当宽严相济,不宜操劳过度。况且……眼下局势虽危,尚有转圜余地。臣以为,可遣使招抚李自成,许以高官厚禄,暂安其心,待朝廷缓过气来,再图剿灭。”
“招抚?”崇祯猛然睁眼,怒视温体仁,“你让朕向一个反贼低头?一个曾被打死在公堂之上、逃亡山林的驿卒,今日竟要朕与他谈条件?!你可知此举传出去,天下会如何笑话朕?说朕软弱无能,任由草寇胁迫!”
“陛下!”温体仁叩首,“非常之时,行非常之事。昔汉高祖忍鸿门之辱,终成帝业;光武帝赦赤眉之逆,方定天下。今李自成虽猖獗,毕竟根基未稳,若能以爵位笼络,使其内部分裂,未必不可瓦解。”
崇祯怔住,久久未语。
王承恩见状,轻声道:“温阁老所言,亦不失为权宜之计。陛下不妨先派个说得上话的人去探探口风,若对方狮子大开口,再拒也不迟。”
崇祯终于点头:“罢了……那就派个人去。但绝不能是朝廷重臣,否则显得朕太低声下气。找个不起眼的,最好是跟李自成有过交集的。”
温体仁想了想,道:“臣记得,former陕西布政使李继贞,曾与李自成同在延安府任职,二人有过一面之缘。此人现居京城赋闲,不如派他走一趟?”
“李继贞?”崇祯皱眉,“那个因贪墨被革职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