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“我不止一次想过拔剑,但我选择了吹笛。
因为我知道,一旦开始杀人,就再也停不下来。”**
百年之后,天下太平。
九院早已不分彼此,合并为“共明盟”,宗旨唯有一条:
**“行一事,暖一人,传一灯。”**
每年春分,万家灯火亮起,孩童吹笛,老人讲故事,讲述那个穿草帽的柳先生如何走过千山万水,如何在暴雨中断桥边稳住浮桥,如何在瘟疫中教会人们用声音唤醒生命。
有人说他是仙,有人说他是圣,也有人说他根本不存在,只是集体幻想的产物。
但在西南深山的一间茅屋里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每日清晨都会摆上一碗热粥,放在窗台上。
“他知道我会等。”她总是这样说。
某年冬雪,粥碗旁多了一支崭新的柳笛,笛身光滑,似刚削好,还带着树木的清香。
老妪捧起笛子,放在唇边,轻轻一吹??
音不成调,却清澈如泉。
远处山坡上,几个玩耍的孩子听见了,也掏出各自的柳笛,跟着吹起来。一个接一个,村庄、城镇、山野……笛声连成一片,飘向云端。
天空无声裂开,九星再度聚首,缓缓拼出一句话:
**“你们,就是我的来世。”**
风起了,槐花落了,像一场温柔的雨。
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,或许正有一个迷路的孩子瑟瑟发抖,下一瞬,一只手递来一件外衣,一碗热汤,一句轻声的:“别怕,还有路。”
那人转身离去,背影模糊,草帽遮住了面容。
但他走过的地方,冰雪融化,草木萌发,仿佛春天提前到来。
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。
但每一个被温暖过的人,心中都藏着一支永不熄灭的灯,和一段永远年轻的笛声。
就像季忧曾在某本笔记末尾写下的那句话:
**“我不追求永恒,只愿每一次有人伸手相助时,都能看见我当年的影子。”**
岁月流转,沧海桑田,神仙传说终会褪色,唯有善意,如野火燎原,生生不息。
某日,考古学者再次踏入古墓,却发现壁画变了??原本描绘“青衣人渡劫”的画面中,季忧的身影淡去了,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普通人:
有医生跪在废墟中施救,有教师抱着课本走进灾区学堂,有农夫在旱地上挖出第一口井,有少女在战火中为陌生人挡下箭矢……
他们都没有法力,没有神通,有的只是不肯低头的心。
壁画下方,新添一行字:
**“仙倾之处,非神陨,乃人心抬头之时。”**
学者怔立良久,终将笔落下,记下最后一行文字:
**“所谓大道,不过是千万人选择善良的总和。”**
窗外,春雷滚动,细雨初降。
一株嫩芽破土而出,迎风舒展,如同一只小小的手,朝着天空,轻轻挥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