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危机时刻,借贷未必能正常挥作用,温情脉脉、你情我愿的借贷关系,可能骤然变成为冷酷无情、你死我活的博弈。
赵德昭将青苗法同现代小农贷款相结合,想出了适合目前大宋的对于贫农的贷款方案,如此,贫农不用借高利贷,朝廷也能有额外的收入,对于农业也能有一定程度的展,更利于社会稳定。
当初王安石在青苗法上的失败,一部分原因是朝廷定的利息虽然相比于民间倍息少许多,但也仍旧要两分利半年,也就是4%的利息。
此外,强行制定还钱日期,也明确指定要用现金偿还,比起民间借贷来确实不够灵活。
“恕臣直言,”王祐看向赵匡胤,这话实际却是对赵德昭说,“朝廷所借青苗钱利息低,可无知之民所想却不是殿下这般,他们或许只看到了低利息从而趋之若鹜,殿下,”王祐转向赵德昭,面上露出浓重之色,“可不要轻视人性啊!”
王祐担忧的不是没有道理,赵德昭也明白他话中之意,本来倍息的高利贷,如今在朝廷手中最少能免息,定然有人以“不借白不借”的心态借钱。
钱是借出去了,若最后收不回来,贫民还跑了,朝廷反而是一场空。
人性贪婪,利于苟得,他们甚至不会清楚自身偏好效用和预算约束,也不会追求效用或福利最大化,根本不会明白自己的经济条件、借贷和奢侈的利害关系。
“王参政果真是我大宋能臣,一语中的。”赵德昭对于王祐的话却没有表现出惊讶,也没有因此愁苦,殿中诸人见他神情,心中知道殿下定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。
“官家容禀,王参政所说臣也有想法,青苗法如同契税、市舶司等新政,自不会一推行便是全境大范围,定是要寻一处州城为试点。。。”
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原因,便在于他做的太急太快,将一系列新政一股脑儿得大范围推行,自然是要出问题的。
赵德昭有了前人经验,当然不会一蹴而就,而是徐徐图之。
“在推行之前,可派人调查州城贫民情况,包括最近几年的收入、支出、欠债、家庭资产等,衡量其偿还能力之后,再开始试行,若有无偿还能力之贫民,自不会借贷,臣以为,直接用朝廷救济政策反而妥当了。”
“若是只先试行,倒是可尝试一番看看效果。”赵匡胤对于赵德昭提出的建议自然不会反对,这可都是后人的经验,定都是有用的。
王祐此刻也没再说法,想着既然只在一州试点,那便先试试吧,若有差错也来得及修改收回。
“便就在祥符县吧!”赵德昭想着多少也近一点,若有事能及时得到消息,也能及时补救。
“可,”赵匡胤点头,看向沈义伦道:“沈卿负责三司,便由你统筹调度,至于常平仓和社仓,王卿,你来负责。”
二人躬身领命,又听赵匡胤道:“若有疑问,你们可直接询问太子,不必事事同朕说。”
赵德昭忙躬身应下,这事自然是离不得自己的,执行起来也不知要有多少事呢!
“如此便去吧!”赵匡胤朝其余人挥了挥手,又朝赵德昭笑着道:“二郎留下,陪朕用膳!”
“臣等告退!”薛居正同王祐几人退出垂拱殿,走出殿门时就听王祐重重叹了一声。
“怎么?还觉得殿下这提议不成?”沈义伦转头问道。
王祐点了点头,遂即又摇了摇头,“本官也不知,殿下这心是好的,只不过这借贷可不比检校库,检校库多是放给行商,他们多少有些资产,不至于让检校库亏空,可是贫民。。。”
“先做了再说吧!”沈义伦也知道王祐是在担心什么,但若是什么都不做,又如何知道这法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?
垂拱殿后殿,赵德昭陪同赵匡胤坐在桌旁,看着桌上愈绿的菜色,忍不住笑道:“爹如今是一点儿荤腥也不沾了?”
“二郎不是你说的,要让爹吃素一些,这才能身子康健?”赵匡胤夹了一筷子蔬菜放入口中,嚼了几下很快咽了下去。
“那倒也不至于一点儿荤腥也不能沾,”赵德昭笑着唤来宫女,“让御膳房做几道荤腥来,不要太过油腻!”
宫人领命离开,赵德昭回头就见赵匡胤笑得见牙不见眼。
“就算爹不吃,儿子也要吃的嘛!”
父子二人这边气氛正好,周井却是绕过屏风走到二人面前,看了一眼赵德昭后,朝赵匡胤禀报道:“官家,天水郡公在外头。。。跪着。”
qu9。。qu9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