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沅宅中失火,发妻葬身火海,谢家母子死于非命都归咎到了自己的身上,要辞官,要皇帝夺爵,将他贬为庶人。
这些事情换在其它官员身上,不想皇帝吐苦水,讨要奖赏就算是好的了。
在他身上,倒成了一种错来。
“臣心意已决,还望太子念及往日情分,劝圣上准许,叫臣早日离京。”
李铮安:“你就这般放不下那桑氏?”
“臣之发妻,与臣相濡以沫,一片赤子之心,不该受臣连累,岳丈岳母将独女托付于臣,如今遭遇横祸,臣有罪。”裴沅一板一眼地回答。
李铮安伤心,“那我呢?你不要我了?”
“太子殿下卓越,朝中更是不缺辅佐之臣,无需臣在。”
听他的回答,李铮安胸口哽上一口气。
裴沅的脊背从未因谁弯下来过,现下因为桑榆弯下来了。
“裴淮之,你又何尝不狠心呢。”
李铮安远去,裴沅施礼过后,照旧往前走。
腊月初七,铅云低垂,四支灵幡在风中猎猎作响,脚下青石铺满纸钱,仿佛前几日的大雪并未融化,身着麻衣的十二名仆役抬着巨大的棺椁,脚步沉重迟缓,棺首有悲怆男子在旁扶棺。
街头百姓只瞧见了如盛宴般的葬礼,嘴上难免开始不顾规矩地议论起来。
甚至有人开始打赌,看裴沅何日迎娶公主。
四日前,大理寺内。
“我那日拿着迷烟,对着琉璃窗子正发愁如何下手,便顺带在门口听了一阵。”男人躺在地上,叫苦不迭道:“求大人饶命,小的也是被逼无奈做了此事,他们拿小的妻儿做要挟啊!”
范成一脚踩上那人胸上伤口,鲜血汩汩直冒,“别说废话!”
男人祷告:“我说,我说!”
“具体记不清楚,但是我唯一知道的,里面是两个女人,并且我似乎只听到了一个人的讲话,那人叫另外一个人好好留在王府,好好伺候王爷,等到年前,她就会离开京城,剩下的我就听不见了,她们说话的声音太小。”
“就这些?”范成凶道。
男人连连点头,不敢做出弯绕。
裴沅拿起盒内的和离书,字迹清隽秀丽,是桑榆亲笔。
她也是京中一时才女,现在看来,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文采,全放在了一纸和离书上,怎不叫他痛彻心扉。
大火将她的过去烧得一干二净,真叫她做到了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就连价值千金的棺椁中,也不过放着她遗留下的些许遗物,能留给他的仅剩那块玉佩。
范成悄然入室,见到范成又是在睹物思人。
“王爷,府中那些婆子已经处理掉了,弹劾的折子也递上去了。”
惨白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案牍钱,照亮了裴沅的半个身子,将上半身徒留在黑暗之中,叫人看不清他的神色。
没了桑榆,他又回到了之前不悲不喜,无欲无求的模样。
他叫他去打听消息,结果就是府上说闲话的婆子杖毙,京城内与李玉柔串通一气,造谣孤立所牵扯的夫人的丈夫被弹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