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表现就完全信任他,毕竟,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
于海完全赞同厉元朗的说法,随着车窗外的天色逐渐变亮,路两边的环卫工人已经出动。
偶尔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,他们或是晨练归来,或是赶早市,脸上带着对新一天的期待。
车内的气氛也因这生活的烟火气而缓和了几分。
于海接着说道:“厉书记,通过龙民这件事,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南州官场存在的问题。沈汝涛之流,在南州经营多年,根深蒂固,拉帮结派,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网。想要彻底清除这些毒瘤,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还需要我们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。”
厉元朗目光坚定,望向远方,“你说得对,于海同志,这是一场硬仗,但我们不能退缩。南州的发展不能被这些腐败分子阻碍,百姓的幸福不能被他们破坏。”
“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,把南州的政治生态净化好,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。”
两人相视一笑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和决心。
前方的道路或许充满坎坷,但为了南州的未来,为了百姓的福祉,他们将义无反顾、毫不动摇的走下去。
半个月后,对于南州来说,一场史无前例的人事变动,终于尘埃落定。
之所以归纳为史无前例,是因为这次是对南州省委班子进行了非常大的手术。
南州省委共有十二名常委。
由于沈汝涛、李贺、王潇木纷纷卷入与境外势力内外勾结,触犯法律,全部被逮捕,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严惩。
而郝庆安因工作调动,省委副书记空闲很长时间,也必须补充进来。
于是,由卢海波副部长率领的组织部代表团,一行八人,在召开全省干部大会前夕,莅临南州。
这些人当中,有三张陌生面孔。
头一个名叫王善坊,和厉元朗同岁,都是五十二。
中等个子,略微发胖。
长了一双笑眼,所以给人感觉,总是面带微笑。
第二位肖路远,四十九岁。
戴一副无边框眼镜,文质彬彬,颇有学者风度。
第三个是四十八岁的李猛。
个子和厉元朗不相上下,却比厉元朗魁梧。
给人第一印象,不怒自威。
身体笔直,走路带风,浑身上下透着军人气质。
厉元朗清楚,这三位中的两位,将要充实到省委常委行列。
只有李猛,他出任的职务稍低一些,但也是省领导。
算起来,厉元朗和卢海波是老相识了。
自己到别的地方上任,其中就有卢海波亲自护送。
老熟人见面,自然热络的多寒暄几句。
可时间不长,卢海波还要把那三人介绍厉元朗认识。
当他将王善坊第一个介绍给厉元朗的时候,厉元朗就知道,这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同龄人,今后将会和自己搭班子,是南州省的二号人物。
只是对于这个人,厉元朗还有另一层认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