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需要借款的人,根本不符合印行的审批门槛。
按照绝大多数印行的标准,申请个人信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。
公鸡金缴存基数足够,月收入达标,且所在单位必须在印行的白名单内,通常是华企,外企等大型、有保障的企业。
说实话,这类个人信贷的设计本身就显得有些讽刺。
有资格借款的人没有消费动力,而真正需要借款的人却借不到款。
即使后者侥幸获批,他们也更可能先用这笔钱去偿还利息更高的借款,而不是拿去消费。完全违背了促消费的初衷。
新闻上常说“发放了X万亿。。。。。。。借款”,这并不是指行直接印钞发钱给商业印行,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货币正测工具,引导和鼓励印行向实体经济包括企业及个人提供更多借款。
可以这样理解:秧行不是那个“发钱的老爸”,而更像是调节水量的“水利工程师”。
印行体系就像水库,资金就是水。工程师通过调大阀门推行宽松正测,让水更顺畅、更便宜地流到田地实体经济里,而不是自己拎着桶直接往里倒。
更重要的是,行并不能直接命令商业印行必须放出借款,而是通过创造有利条件进行引导。
那么,如果印行自己也没钱了怎么办?
通常有几种方式。
一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,也就是下调商业印行必须在行存放的准备金比例;
二是中期借袋便利MLF,即行向商业印行提供中期低息借款,增强印行的放袋能力。
三是再借款再贴现,秧行针对特定领域如普惠金融、绿色产业向印行提供低息资金。
第四种方式效果往往有限,行召集商业印行高管开会,直接传达正测意图和信袋要求,也就是所谓的窗口指导或道德劝说。
正如陈熙之前对琳熙所说的那样,会议开完,各大印行果然陆续推出了号称利率更低的小微快袋产品。
但这些产品年化利率实际上和网袋相差无几,审批标准却异常复杂,导致大多数人依然申请不下来。
更有些印行干脆把这笔资金输送给旗下的网袋平台,企图从中赚取利差。
但他们这次失算了,这批放出去的借款几乎有去无回,如同石沉大海。
本就资金紧张的印行,处境更加雪上加霜。
说到底,印行放袋最关心的是如何赚取利息、以及怎样收回本金。
至于借款人是否真的拿去买东西,他们并不在意。
于是,这些正测最终落地后的效果,与决策层的初衷截然不同。
几个月后,陈熙如愿以偿,与王千岁联手,在股市上展开了一场横扫。
与此同时,国际四大粮商ABCD与华合通之间的粮食战争也愈演愈烈。
此前与陈熙多次交锋的四位代表,再一次坐到了同一张会议桌前。
“到底怎么回事?从油战打到牛肉战,居然还没把他们打垮?”
“我们不是已经切断他们好几条供应链了吗?为什么亚洲市场上还是不断有他们的牛肉出现?”
“我调查过了,他们在俄国、非洲、南美都找到了新供应商。听说华合通还从非洲请了养牛专家去改进技术。”
“不止如此,连岛国农协、欧洲的一些农场主也都倒向他们了,只因为他们开价太高。”
会议室里议论纷纷。
四人中唯一的白人女性清了清嗓子,说道:“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。问题在于,我们在期货市场上输得很惨。罗杰斯、李咖城、华信那些人联合起来,在资本市场上不断阻击我们。”
“那现在该怎么办?”有人问道。
“老办法,加关!”鹰钩鼻男子拍了拍桌子。
别看美利煎每年向亚洲XX出口大量粮食,亚洲XX同样也有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销往美利煎市场。
比如水果与蔬菜制品,亚洲XX是全球最大的大蒜生产国和出口国,如果失去美利煎市场,将遭受沉重打击。此外还有苹果浓缩汁、水果罐头等。
其他高附加值产品更不用说,诸如水产品、蜂蜜、茶叶、药材等,这些在美利煎都能卖出高价。
“上次他们和土澳打了一场关战。如果我们加税,他们也反制我们,岂不是我们也会受损?”那位女代表面露担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