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8章
“南阎浮提众生,志性无定,习恶者多。纵发善心,须臾即退,若遇恶缘,念念增长。”
佛门认为,无量世界之中,有净土,也有浊土。净土者,皆是圣贤聚集,行善者众,善行报应迅速,人常得教化,生活安稳自在,心常清静,罕有恶念。所谓浊土,业缘所牵,行恶者易,行善者难。
娑婆世界,便是浊土,佛门认为,在这世界中,行善者不容易看到结果,反而作恶者,常有眼前利益,助长人之贪嗔痴,善念难以维系。
正因如此,在娑婆世界中,人们也难以看见圣贤,反而是恶人势力为大,天理不得声张。
愿意在这样世界成佛度众的释迦牟尼,有一个称号叫“能仁寂寞”,便是称赞其勘忍于浊土众生,为度此间,还是选择在这个世界成等正觉。
同时,娑婆世界又有两位菩萨,常于此间不舍众生。一位是普门示现的观世音,一位是大愿度众的地藏王。这三位合称娑婆三圣,在汉传大乘佛教之中,被认为是与娑婆众生因缘最深厚的圣者。
其中尤以地藏菩萨,在此娑婆世界,面见释迦佛时发愿。“我今学世尊,发如是誓愿,当于此秽土,得无上菩提。”
而这些,也是刚刚月生法师告诉周玉清的。女冤鬼本就怨气深沉,魂魄又已不全。若非她原本良善,怕是早就沦为厉鬼,能坚持这么久,已是殊为不易。
到了这里,又被死气干扰,有心人故意引导,才会几乎迈过那一步,失去所有的理智。然而,始终还有一念善意未泯。
至于这善念是沈安所留,还是阴差当时限制这女冤鬼时所留的手笔,已经难以判断,但确实给她留了一线生机,也是冥冥中的天数,不忍其就此沉沦罢。
本来超度就很困难,何况在这种环境之中?
好在这里不远处,上面的石车旁,就是龙脉余气。生机充盈,地炁流畅,是一个小型版的洞天福地,在那里行法,助女冤鬼涤荡怨气,会有更大的机会。
但要这么做,女冤鬼身上的怨气,必然玷污龙脉余气的洁净。那个假云生安就会借着机会,突破桎梏,重返世间。
救一人?还是救天下人?月生法师也问了周玉清这个问题。
周玉清的答案也简单。“做选择是小孩子,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。”
月生法师就教了他这个法,能化浊土为净土之法。
实际上周玉清曾经在读经的时候,也曾见过此法。汉地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流传极广,说的便是一位化身维摩诘居士的菩萨所讲之法。唐朝时,大诗人王维欲学维摩诘居士,所以其字“摩诘”,号“摩诘居士”,就是引自此经。
经中有言。“舍利弗!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,深心清净,依佛智慧,则能见此佛土清净。”于是佛以足指按地,即时三千大千世界,若干百千珍宝严饰,譬如宝庄严佛、无量功德宝庄严土。”
说的是在众人眼中,世界虽是浊恶,恶行者众,污秽不净。但实际上这也是人心不净,所见污垢。若人心净,则国土自净。
凡人被境转心,善念恶念,悲欢喜乐,皆因外境所感。遇到好的,起心贪着。遇到不好的,便烦恼痛苦。修行之人,能心转境,能以其愿力去改变外境,乃至改造世界。
对现在的周玉清来说,要想改造世界,那确实不太可能。但要说以自身定力来影响周围的环境,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。佛门有界分别观之法,若是以此法所出神通,据说能调引四大,改变环境或人体。
不过这类定中修行,汉地较少提及。反而在东南亚地区的上座部,专注禅定的地方,修持较多。